二零一八年第四期
栏目主持:姜涛
主编:   执行主编:
姜涛,1970年生于天津,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弃工从文,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客座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出版诗集《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好消息》、《鸟经》,专著《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图本徐志摩传》,编著《20世纪中国新诗总系》(第一卷)、《北大文学讲堂》、译著《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等,曾获“刘丽安诗歌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
姜涛:编后记
        
   本期诗论栏编选了两篇重磅长文。

诗人陈东东在在《收获》杂志上开设“明亮的星”专栏,一个个讲述那些如明星高悬的当代诗人,这一朝向“个人视野中的诗歌史”的努力,已有硕果落地,后续的产出,也令人期待。新近一篇《更深的杨炼》写得同样是深宏细腻,可惜刊出时,文字有甚大的删削,这里全文重新发表,以飨读者,以补遗憾。

敬文东的《词语:百年新诗的基本问题》已在前两期与读者见面,此文其实为长文《从唯一之词到任意之词》的开头部分,作为批评意见展开的一个前奏、铺垫。本期继续刊出长文的第二部分,以欧阳江河的诗学创新和词语位移方案为中心,将话题渐次展开,在百年新诗“主心”与“主脑”的张力中,检讨诗人创造力的得失。

70年代末开始,与改革的意识形态同步,当代先锋诗歌也有了40余年的展开历史,也开枝散叶成一当代传统。如今,值此暧昧不明的时刻,无论回溯记忆和历史的纵深,还是在总体视域中反思、辩驳,无疑都是让这份“传统”得以存续、并不断保有活力的方式。









评论 阅读次数: 215    赞: 0
昵称: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