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第四期
栏目主持:杨小滨 田庄
主编:   执行主编:

余怒(1966年—),当代诗人,著有诗集《守夜人》《余怒诗选集》《余怒短诗选》《枝叶》《余怒吴橘诗合集》《现象研究》《饥饿之年》《个人史》《主与客》《蜗牛》和长篇小说《恍惚公园》;先后获第三届或者诗歌奖、第二届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奖、第五届红岩文学奖•中国诗歌奖、2015年度十月诗歌奖、漓江出版社第一届年选文学奖•2017中国年度诗歌特别推荐奖等奖项。

我们的清单(长诗)
 

诗集《转瞬》

 

写在前面的六段话

 

1、《物物铭六部》包括《蜗牛》《转瞬》《鼹鼠》《喘息》《游隼》《张望》等六部诗集,两两一组,风格相左,近1500首。除了《喘息》几年前写作了一部分,《蜗牛》已经完成之外,其他的都是以后的写作计划。这六部诗集是截然不同的或者说互斥相反的几个作品:铺叙与不言、宁静与喧嚣、清澈与浊重、悠长与短促、斟酌与即兴、节制与播撒、控制与失控、理性与反理性,有序与混沌,以相似性和差异性建立彼此的联系。几个月前,我已对各部诗集的语言风格、表现方式、容量、体例等进行了初步构思;其中《蜗牛》《鼹鼠》《游隼》有一定的行数的体例,结构也用心构筑,而《转瞬》《喘息》《张望》将不做限制,且越来越混乱——《张望》可能会将“不忍卒读”。

2、詹姆逊在《文化转向》中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内在真相指认为“拼贴和精神分裂症”,其实可以扩展指认,这是现代文明下一切社会的共同特征。《物物铭六部》将探寻这一特征的精神演变:从古典时代的理性、有序走向后工业时代的非理性、无度和混乱。从《蜗牛》到《张望》,仿佛是渐进式的精神分裂史。

3、在我看来,现代美学(我们真正向往的是一种与我们的精神状态相契合的“后现代美学”,也就是说,“后现代美学”才是真正的“现代”美学,而不是由象征主义、“纯诗主义”等以“现代”之名构建的伪“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分野不是美丑、善恶(垮掉与高尚)之辩,更不是语言(比如口语与书面语)和叙述方式(比如叙事与表“情”)之辩——这些只是表象的相异,而是秩序与混沌、控制与自由等精神意义上的最终区分。混乱符合世界的真实,也是人的自由的最高境界。

4、在什么基础上我们方能言“精神”呢?如果不是在个体自由和质疑、反抗的基础上,那么高谈阔论“精神”,就不过是一种道德说教、欺骗或自我欺骗。而奢谈“精神”正是矫揉造作的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实质上还是古典主义者)在为自身制作护身符。

5、如果《蜗牛》的受欢迎是人们误读的结果的话,自《转瞬》往后的写作将不会招致相似的结果;《物物铭六部》就整体而言是抵制古典美学和时尚美学的。“自绝于读者”一直以来都是我的追求,无论我的诗表面上看起来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是那样。不要误会我。当然,即使误会,也没什么要紧。

6、《物物铭六部》中的这些作品与年龄和人的变化无关,而是在于我对语言与世界,语言与言说的关系的认知。在写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永远不是,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而是什么样的语言显现了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写作,语言是重要的,同时语言又是可以被忽略的。

 

 

 

 

我们的清单(长诗)

 

 

有各式各样的身心释放,胜过

言语催眠。可以提供

一份清单:写作、游泳、来到吵闹

的街区、把全部的重量搭在一个人身上。

糊涂的文学,教会我们对任何排斥、任何触碰和

任何肉体侵犯发表看法。每个人

都乐于杜撰他的经历:“有一回……

因为天真……但这事儿过去了太久。”

还是因为看不清自己。又没有经验。

喜欢暴露又心虚。

有点儿恋物(物物间

的关系取决于我们当初如何建立——

比方说,怎么理解和使用货币,它的

原理;怎么与异性相处;怎么听从或约束

各器官的要求,设定截止日)。

激情经过精确计算,然后等待赞颂。

原原本本地记下与陌生人

的谈话内容,用他说过的话

来描写他,即使那样会使之

更加陌生。(复杂的陈述句

要简单化,表述要清晰。要有一颗

高贵的心,优美、向上。在语法中

注入情感。被毒害的文学经常这么说。让我们

迷恋于赤裸。)

他从海边岛国来到繁华都市,操着

奇特方言,带着他衣食住行的习惯。

他是谁我们不在乎,我们关心的是

怎样的共鸣,验证我们是对的,像正方形纸张

的对折。高度和深度的叠加形成的

拱形结构,投到地上的影子。静候佳音式的。

囚徒假释式的

那么一种相聚相拥。

而后我们会叫他一声“老朋友”。

发现他的暴露癖,比初识这个人或他

为你做了什么还要令人愉快。他在黑暗中摸索

三角裤在哪,外套在哪,不停地

自问昨天穿的那一件今天是否继续穿。

拥有秘密总是不错,还可以

拿秘密交换秘密,只是它们

难以同时发生。相同的意愿、同性质且等额。

那边有一个隧道贯通。

我们称它为“双头怪物”。

到处都安装了摄像头,树丛里、

楼道里、电梯里、客厅、卧室。

每个瞬间都被记录,被制成小电影。

被剪辑。看似某种迷路。

那么,表达何种情绪才好,在像“过去”那样

有连续性,没有一丝间隙的现在这一刻?

回来了吗?不,只是醒过来罢了。

以后只是重复、重复。以重复为乐。

直到停止阅读,我们才

发现一个合格的批评家。

由他清理、辨认,解释其含义。

(他否定那种文学,乃至文学本身。)

其次是游泳。一年中,制定一两次

度假计划。在河边摆出优雅的姿势。

假想有一个镜头对着。

周围没有一个人。

我们远非完美。但我们也不

诋毁这个世界的美学,破坏它

的功能、属性、方向感、亲密度,

有如一种政治表白,或单纯的性别歧视。

与此相对照:我们的善良、我们的忧郁、

疑问、持续迷狂的部分、生下来就被

割除的部分、我们的生命力、我们

的头脑和一点儿粗野、通过他人肯定而确立

的自我、我们的律法、我们之前和之后被什么附体。

这些不算什么,还不是

障碍,而且对成人来说,

也不是浪漫的因而具有决定性的,

也不因年龄而演变为小市民化的。

不同物种的性情。厌倦对敬畏

的蔑视。寂寞对一夜情

的修正(这一点女性甚于男性)。

有简单的娱乐我们会很开心,愿意投入

精力。让腿张开。那么圣洁的样子。自恋。大笑。

蓝天在上。没有东西再失去。大笑。

看不出骨子里的

冷漠和优柔寡断。

然而,我们也常常反思让我们

感到受伤的事:一天,在翻倒

的垃圾桶旁,看到一只觅食

的小动物,后来发现它的主人竟是那个

在不远处望着它的流浪汉。当时还

下着小雨。

某一类行为,被我们涂上另外的意义,并被

用心收集,不满足于仅仅画圈儿归类。那儿,

有很多感知材料,有很多

器械、杂物仓库。

当我们结伴来到吵闹的街区,一时

辨不清来去方向,在车子转向灯的

灯光里望着彼此的脸,

我们会想起它和他。

感谢它和他。补偿了我们。几乎是人类学全部。

你说是“对立”,我说是“一种最后时刻”。

也可能是人类苦涩和

甜润的矛盾口感。一个迷信体系。

我们的私密生活,我们乐于分享。

(在酒店草坪上遇见,在道过

“你好”之后,通常接下来会问

“昨晚过得怎么样”“她是不是有

山楂和烤海蜇的味道”。)

这一次,我们郑重地

请求悲伤,在我们心醉神迷时,

保护一颗童心。那些为声音而存在

的铃铛。被地下河掩盖的钟乳石洞穴。其实还是

来自于过去,并非凭空而生。

这种请求,是一种

失去时效的疫苗接种,

我们真实的愿望很少被听到。

(在游轮甲板上,一个人跑来跑去,提高

嗓门,提醒其他人转头朝他看。)

我们因病痛而叫喊(因知晓了逝去),撕掉

贴在墙上的用以提示我们

的日程表,但是依然愿意

为情节剧准备一个欢乐的场景。

怀抱着乐器唱歌。在乐器上做手脚。不相信乐器。

力求排除干扰得到最纯真的声音。

它们的相互作用呢?没有人知道。

所有人争着向一座新城

提出纪念性空间的要求——

一排柱子、露天游泳池、

光线充足的回廊;书籍、碑刻、录音棚;

图书馆、博物馆、造币厂——

既现实(即便无始无终,

来自于过去),又唤醒了某种梦幻法则。

让我们这么被听到。像很轻的

睡眠那样。它内在

的起伏它微弱的呼唤般磁力。

晒干后的壳中豆子,被剥出。

没有色彩的老式电影。

长袖舞女为宾客的无声表演。八爪虫?

有时,为忘掉一个人,我们改变房间里

的布置,把床和沙发挪个方向,把烟灰缸

从右手边拿到左手边,

把茉莉花的花盆送到

阳台上去——想了想,又把它扔下楼去。

单单有信任是不够的,还要有融合。

冻伤的感觉、烧灼的感觉、无识

无觉的感觉,聚于一人一身,除非有那么一种

擅长类比的文字,区分这三种情形。我们做不到。

被记住的一年前,和被过滤一番的十年前。

舌头、皮肤、手指,以及诸般视野的穿插。

军事分界线两边居民多年的向往和梦魇。

这种事,这种历史一样的无度

的安排,与慈爱或

假惺惺无关,也很无趣。如同你独自坐在

咖啡馆里,搅动着一杯热咖啡想让它

尽快冷却,听着杯勺碰撞,这时候

一个人走过来问:

“你对地球那一边怎么看?”带着

揶揄的坏笑。穿着

花衬衫。你不认识他。

对地球那一边怎么看?你还真没想过。哪怕

一次,半个钟头。但你也不会介意,当真去回答。

对于地球上的所有事情,你都

提不起兴趣。怎么啦?这就是你

的不对了。一身臭毛病。这很严重吗,小伙子?

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伦理问题,由小处

扩大至对善恶真伪的辨识。其实不是。

学过多种语言的人都会

这么去想问题。相异情境的体验。

金字塔时代和科幻时代的阴影。

尤其是那些古老难懂的小语种语言。

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版本间的。相互指代的。

当然,我们有可能

找到一种踮脚的眺望方式。正如戴上

眼镜,矫正我们的短视和注意力涣散。

花些精力也行:邀上

一两个好友,在荒凉

的无名山顶,清晨五点钟至六点钟,享受

那排山倒海的、有质量感的、仇视似的,

发自于绝对和静默的无边无际。

这时你该说点什么,或许。

小声对自己说,以手掩口,用太阳帽

遮住脸的大部分,在下风口逆着风,

躲在好友的身后。

(类似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治疗。)

即使有鸟儿沉落般的感受,分不清上和下。

有受伤心灵的束缚,也有二分法的束缚;

有得失的束缚,也有耽于空想的束缚;

有所知甚少的束缚,也有无以遁形逃脱的束缚。

各种无辜的辩解,仅为了

借机融入,成为其中一个。

“星星的古典形式”

“不属于任何人的

第一人称(但有所指)”

“自足的孤立”“一切”。

然后我们感到我们真的错了。

试错和纠错。试错、纠错,陷入一个死循环。

在今天要完成的事项清单上,我们会加上

对天气的预测。在三个或五个

自行设定的征兆之间,任选

一个,由它来决定明天干什么。像儿戏。

喜欢等待、不假思索、不为结论所囿,就是这样的。

但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

得出的结论,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

粉饰的,和谁以一己之力改变得了的。

有时,深夜在街角,有人停下车子,

摇下车窗玻璃,探出头找我们搭话。

一群醉汉拥上前来,嚷着要回家。

他们受不了自己的孤独包括

觊觎心、戒心、和解心。最后,企图把

全部的重量搭在一个人身上。这是平常之事。

 

2018

 

 

 

 

评论 阅读次数: 226    赞: 0
昵称: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