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5
[詩人與詩的關係]
l 詩人的敵人永遠是詩人你自己, 除了自己誰也打不敗你.
l 詩人永遠是SOLO, 不可能合奏, 也無法交響, 詩人不應是隻應聲蟲, 或一台複印機.
l 詩人永遠是單打獨鬥去追求個人成就, 沒有什麼詩隊伍, 所以沒有什麼能要求詩人必須團結.
l 詩人是為自己而寫詩, 詩是自己身上的排洩物, 與別人無半文錢的關係, 所以不要揣摸別人的需要而寫詩, 而投稿, 甚至迎合評審的口味去寫得奨作品. 那是一種作賤自己, 失去自信的作為.
l 高估自己, 膨脹自己, 心理學上說其實這是一種自卑心理的錯誤補償, 自己偉不偉大要別人說了才算, 最好讓同行心悅誠服的佩服叫好, 不是阿諛奉承鄊愿的假意客套. 那才有點可以告慰自己, 但仍不可自欺.
l 詩無達估, 詩無定法, 從前寫舊詩尚有格律可循, 韻腳可依, 至少形式和音韻有點標準可找, 有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呤詩也會呤」的方便, 但是新詩已對這些己經完全失據, 淪為自由詩之後, 其實己自由到漫無章法, 我常認為胡適先生把他初寫的新詩稱作「嘗試集」非常客觀, 其實我們的詩仍然在不停的嘗試, 作各種實驗, 所以現在會有各種花樣的詩出現, 誰也不能否定誰, 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因為詩早己沒有公認的詩的標準.
l 但是很多人, 尤其大詩人仍然提出了對好詩的認定, 我曾把它整理出來過, 譬如蘇東坡就說過: 「詩需做到令人不愛可悪處方為工. 」啞弦曾說: 「作到寫出好詩, 煉字不如煉句, 煉句不如煉意, 煉意不如煉人」.最後我也提出了我的標準. 我只知道詩的標準人言言殊, 各有一套, 從來無法形成統一度量, 我的最低標準是(可能也有人像我這樣說過) :
如果一首詩
沒有體味
沒有妄想
沒有唾液
沒有臭屁
根本就沒有給它
存活時間
豈能好得起來
(2017/1/11)